6月21日,南宫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威海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筑牢信仰之基”主题实践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引导教师铭记历史、砥砺初心,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一、追寻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刘公岛作为甲午海战终结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活动中 南宫体育,教师们先后参观了甲午战争陈列馆,东泓炮台遗址等红色教育场馆,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教师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悲壮岁月,深刻感受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深重苦难以及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深刻感受到了“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辱”的信念,它不断地提醒着国人要把“甲午之殇”转化为“奋进之志”。
二、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
在甲午战争陈列馆前,曲雪松老师带领全体教师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南宫体育,重温入党时的铮铮誓言,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海风中,表达了教师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堂的“活教材”。
三、深化教学研讨,提升育人实效
研学期间,学院还组织了现场教学研讨会,教师们结合刘公岛红色资源,围绕“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如何用好历史素材讲活‘大思政课’”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先学一步 南宫体育,深学一层,通过实地研学增强历史代入感,将理论讲授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让思政课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四、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金贵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刘公岛之行是学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南宫体育,教师们要以此次研学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资源是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研学+思政育人”实践模式 南宫体育,引导教师以信仰之力铸魂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撰稿:牟引录
摄影:牟引录